|
|
對于小麥價格的未來走勢,市場中存在兩種看法2010-11-08
??? 自今年6月份以來,隨著俄羅斯等全球小麥出口國接連遭遇極端惡劣天氣,全球市場對小麥供應量的關注驟然加劇,加上國際投機力量大肆炒作,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小麥期貨價格7月份創下37年以來最大單月漲幅。8月5日俄羅斯宣布自15日開始暫時禁止所有糧食及其產品出口,猶如火上澆油,帶動國際糧價出現恐慌性飆升。 ??? 作為農產品進口大國,中國是否也會受到此輪糧價上漲的牽連,成為國內熱議的話題。有關專家認為,雖然俄羅斯出臺的糧食禁令不會對中國產生直接影響,但不可忽視其潛在的危害性。在投機資本的推波助瀾下,中國應嚴防國際農產品的輸入性通脹誘因。 ??? 俄羅斯森林大火仍在繼續,莫斯科在滾滾濃煙中掙扎。這場大火不僅在經濟上給俄羅斯造成巨大損失,也引起世界糧食市場的波動。日前,俄羅斯已發布禁令,自8月15日起停止小麥等谷物的出口,這一禁令影響到小麥、玉米、大麥、黑麥和面粉。此外,哈薩克斯坦、烏克蘭和歐盟等地遭遇罕見高溫干旱天氣,市場預期其減產可能接近30%;主要糧食出口國澳大利亞遭受蝗蟲災害,百萬畝大麥、小麥絕收;北美洲的加拿大和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則因為遭遇洪災,主要農產區受到重創…… 國際糧價幾個月來一直呈現上漲趨勢。在過去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小麥價格已經漲了一倍。澳大利亞飼用大麥、美國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小麥主力合約價格分別飆升了83%和49%,漲幅歷史罕見。在小麥的帶動下,國際農產品期貨市場上的玉米、大豆、棉花、糖也普遍漲價。 ??? 農作物減產、價格飆漲,這一切,讓業界嗅到了2008年糧食危機的味道:2008年糧 價飆升,泰國、越南、埃及、柬埔寨、印度紛紛減少大米出口;海地爆發市民與糧商的沖突,巴基斯坦動用武裝力量護送糧食,肯尼亞陷入緊急狀態…… ??? 雖然國際市場對糧食危機的憂慮被再次點燃,不過,多方分析認為,現在的情況和兩年前的糧食危機已完全不同。2008年全球糧食庫存緊缺,而現在全球糧食儲備充裕,足以彌補今年產量減少造成的缺口,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糧食危機不會重演。 小麥也瘋狂 ???? “目前糧價上漲與2008年時的糧食價格上漲相比,相同因素是都有農產品減產,并且有資金炒作。”銀河期貨研究員梁勇說,2008年市場炒作大豆減產,今年則炒作小麥減產。 早在6月份,加拿大小麥主產區的過量降雨就已引起市場的關注;7月上旬,加拿大小麥作物又連續遭遇降雨、冰雹和龍卷風等不利天氣,加拿大小麥委員會據此預計該國今年春小麥產量將下跌17%至1560萬噸。 ??? 而隨著7月份歐洲及黑海地區旱情加劇,該區域小麥減產預期也不斷升溫。分析人士預測在高溫熱浪的侵襲下,作為歐洲小麥主產區的法國和德國,單產潛力將有明顯下滑。歐洲旱情告急,進一步催熱小麥市場。 ??? 但助推小麥期價逐漸進入暴漲軌道的則是俄羅斯、烏克蘭和哈薩克斯坦遭遇的百年一遇的熱浪和干旱。俄羅斯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這場6月份至今一直肆虐的旱災及其引發的連日大火令占俄羅斯全國農作物種植面積20%的土地絕收。 ???? 聯合國糧農組織本月4日將2010年全球小麥產量預期下調2500萬噸至6.51億噸。荷蘭合作銀行也在近日發布報告預計2010/2011年度全球小麥產量為6.442億噸,比上年減少3560萬噸,也比6月份預測的6.6億噸減少了1600萬噸,降幅為2.4%。 游資炒作是推手 ???? 但是,全球極端天氣只是將小麥期價一步步推向“瘋狂”的表面原因,真正的幕后推手,則是糧食出口國和進口國政府的過度反應,以及大量涌入的投機商和國際游資的瘋狂炒作。 財經評論人葉檀也認為,今年農產品價格大幅上升,是資金與預期互相影響的結果,也是各糧食出口國急于收獲天氣溢價與恐慌溢價的結果。 ?????? “黑海地區小麥受火災與旱災影響減產,其他農產品出口區趁勢漲價。”葉檀舉例分析,澳大利亞蝗災委員會預期出現蝗災,但德意志銀行9日稱,澳大利亞11月至12月小麥產量仍有上調的潛力。該行預計2010年小麥產量為2250萬噸,高于2009年的2170萬噸。澳大利亞農業機構澳大利亞小麥局強調小麥需求和價格的上調,9日將其集體或共同銷售收益預期上調15%。澳大利亞上調小麥價格是在農產品恐慌中收獲恐慌溢價。美國、加拿大也是如此。 ???? 據悉,俄羅斯、烏克蘭、哈薩克斯坦三國位列全球小麥出口國前十名,這一地區小麥出口量占世界小麥出口總量的1/4,俄羅斯宣布限制谷物出口的消息一度把小麥價格推升至每噸319美元,為兩年來最高位。8月11日,烏克蘭政府也表示正在考慮采取糧食出口配額制度以限制國內糧食價格上漲。而在俄、烏宣布限制出口后,其他幾個國家也表示有意限制糧食出口。 記者了解到,由于糧食關系到國家命脈,當全球糧食歉收或是糧價飆升時,糧食出口國和進口國會采取囤積、禁運、搶購等相對極端的行動。這些均對市場心理形成明顯暗示,導致市場在恐慌性心理的指引下大力追捧業已高企的糧價,隨后出現小麥期價漲幅與全球供需基本面嚴重脫節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 ???? 另外,隨著小麥市場的供求關系逐漸趨緊,農產品現貨價格翻番,國際投機性買家趁勢蜂擁而入小麥市場,逐漸炒熱長期坐“冷板凳”的小麥期貨,加上杠桿率,成為此次小麥價格上漲的幕后推手。 高糧價不會持續 對于小麥價格的未來走勢,市場中存在兩種看法: ??? 一種看法認為,小麥價格近期創造的40年來最凌厲的漲幅不容小覷,如果俄羅斯周邊國家紛紛效仿俄羅斯限制糧食出口,或國際糧食機構及各國農業部再次下調全球小麥庫存預期,加上美元指數延續前兩個月的跌勢,很有可能引發驚魂未定的投資者新一輪恐慌性購買以及投機狂潮,再次助推價格沖高,并對上下游行業產生連帶影響。這將給全球糧食安全造成不利影響。 不過,更多的分析認為,市場供求基本面決定價格走勢,美國等小麥出口國豐產在望,足以抵消產量缺口,加上目前石油價格低于2007年至2008年時的水平,所以對用于制造生物燃料的大宗農產品的需求更低,因此足以防止糧食危機卷土重來。 ???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本月初下調今年全球小麥產量的預測時曾表示,小麥出口量減少導致糧食危機的說法“目前缺乏根據”。在連續兩年創紀錄的高產之后,國際小麥庫存得到了足夠的補充,足以彌補今年產量減少造成的缺口,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據統計機構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球糧食儲備比兩年前高出近 50%。 ??? 為此,聯合國糧農組織谷物部門高級經濟學家阿普杜勒禮薩·阿巴斯安日前接受采訪時明確表示:“聯合國糧農組織不認為將發生糧食危機。” ????? “2003年到2008年,國際初級產品價格總體上漲,是史上持續最長、漲速最快、上漲種類最多的時期。先是金屬和石油,然后是糧食,輪動上漲。”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張勇說,糧食危機的根源在于全球農業生產和貿易體系的失衡:一方面,發達國家長期實行農業補貼,導致農產品價格嚴重扭曲,這些農產品進入發展中國家市場后,使當地農業生產萎縮。另一方面,2006年開始,石油價格飆升,導致農業成本提高、糧價上升。發達國家鼓勵用玉米生產生物燃料,減少了糧食供應。危機逐步積累,終于在2007年夏季至2008年初集中爆發。今年的糧價上漲沒有石油推動,高糧價不會持續。
|
|